
欢迎辞
欢迎浏览教师及校长专业发展委员会网站。
教师及校长专业发展委员会为咨询组织,就教师及校长的专业发展的政策及措施,向政府提供意见。
我们相信专业的教学团队能有效促进学校发展,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我们热切盼望与所有持份者协力合作,共同为这个意义重大的目标出一分力。
本网站提供关于教师及校长专业发展委员会的工作的最新资料。你也可在这里找到各项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数据,以及其他相关文件和有用连结。欢迎各位就委员会的工作或本网站的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不断改进。如有意见和建议,请送交教师及校长专业发展委员会秘书处。
为教学专业团队订定专业标准 |
![]() |
T-标准+的核心为培育学生全人发展及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亦一直是香港教育的最终目标。所以 T-标准+的最终目的为「培育今日学生,成就明日领袖」,培养前文所述学生必不可缺的三种特质。
为培育学生具备这三种特质,教师及校长担当甚么角色?
关爱学生的育才者
支援全人成长
培育学生全人发展,与学生在成长历程中结伴同行,帮助他们拓展潜能
启发学生的共建者
结伴建构知识
发展学生的共通能力,培育所需的素养,并启发他们建构知识,让他们投入深度学习
敬业乐群的典范
彰显专业精神
通过持续专业发展彰显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装备自己及学生灵活应对转变,为学校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和革新作出贡献
以德润才的躬行者
贯彻全人成长及均衡发展的理念
树立以德修身的典范,实践教育价值观及理念,促成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及均衡发展
博学启思的建策者
塑造好学敏求的学习型组织
建立有助启迪思维的机构文化以培育多元人才,成就明日栋梁
高瞻远瞩的创建者
推动教育变革及学校持续进步
体现全球视野,前瞻未来路向;敢于以创新精神积极面对变革,致力推动学校与时并进,以促进香港的未来发展
我们为此制订理念架构,陈述及界定各个角色的使命。架构下另有「阶段描述」,具体说明教师和校长在特定阶段的信念、理解及实践。各个阶段不一定与教学年资挂钩,而教师或校长在同一角色的不同范畴或展现出不同的成熟程度。
架构描绘了教师或校长的三个专业角色,每个角色均附有进一步的描述,说明该角色的愿景及所肩负的使命。
每个角色下的阶段描述,描绘教师或校长在不同的专业成长阶段的信念和行动。
这些阶段并不一定代表教师或校长的教学专业年资。教师或校长在不同的专业角色中的不同范畴,可能处于不同的专业阶段。例如一位在校内推动全人教育方面「成就出众」的教师,在与持分者建立良好关系方面可能是「力能胜任」,在掌握教育政策方面则「达到基本要求」。
为教学专业团队订定专业标准 |
![]() |
教师如何发挥「关爱学生的育才者」、「启发学生的共建者」及「敬业乐群的典范」的专业角色? 三位教师以影片分享他/她们与学生的小故事,具体诠释了三个专业角色的使命和愿景。
关爱学生的 育才者
启发学生的 共建者
敬业乐群的 典范
为教学专业团队订定专业标准 |
![]() |
校长如何发挥「以德润才的躬行者」、「博学启思的建策者」及「高瞻远瞩的创建者」的专业角色? 三位校长以影片分享他/她们对三个专业角色的一些见解以及具体实践的例子。
以德润才的 躬行者
博学启思的 建策者
高瞻远瞩的 创建者
为教学专业团队订定专业标准 |
![]() |
T-标准+是一套期望和目标,是教学专业团队及其合作伙伴的参考工具。
对教师和校长来说,专业标准参照有助他们反思专业成长,以确定本身的专业发展需要。
对学校来说,专业标准参照促进其履行推动教学专业团队专业学习的责任。
对师资培训机构和持续专业发展课程提供者来说,专业标准参照为提供专业进修的机会订定了参考的方向。
对教育工作者来说,专业标准参照可作为他们与业界内外人士展开专业对话的共同语言。
对社会来说,专业标准参照展现了教学专业团队的专业形象,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贡献,让社会人士有所了解并给予支持。
对国际社会来说,专业标准参照诉说了香港教学专业团队的故事。
T-标准+旨在鼓励所有在教育路上并肩前行的专业同工。
T-标准+是为教学专业而设,也是与教学专业团队共同拟订的。
为教学专业团队订定专业标准 |
![]() |
讨教师专业能力理念架构特别会议小组(特别会议)成员名单
(2014 年成立)
职位 | 姓名 | 类别 |
召集人 | 侯杰泰教授,BBS,MH,JP | - |
委员 | 郭婉仪女士 | 校长(幼稚园) |
李梓清女士 | 校长(幼稚园) | |
张勇邦先生,MH | 校长(小学) | |
连文尝先生 | 校长(小学) | |
陈黄丽娟博士,BBS,MH,JP | 校长(中学) | |
刘国良先生* | 校长(中学) | |
戴希立先生,BBS,JP | 校长(中学) | |
陆庆怡女士 | 教师(幼稚园) | |
郑丽娟女士 | 教师(小学) | |
赵慧珍女士 | 教师(小学) | |
周萝茜女士* | 教师(中学) | |
梁伟杰先生 | 教师(中学) | |
谢小华女士 | 教师(中学) | |
朱佩雯女士 | 教师(特殊学校) | |
黄美美博士,MH,JP* | 办学团体代表 | |
颜哲思教授,MH | 学者 | |
郑美红教授 | 学者 | |
张慧真博士 | 学者 | |
张慧明博士 | 学者 | |
钟杰华教授 | 学者 | |
许为天博士* | 学者 | |
关艳莲博士* | 学者 | |
关誉纲博士 | 学者 | |
梁湘明教授 | 学者 | |
梁玉麟博士 | 学者 | |
邓广威博士* | 学者 | |
邓怡勋博士* | 学者 | |
黄丽锷博士* | 学者 | |
姚伟梅博士 | 学者 | |
李月莲博士 | 家长代表 | |
汤修齐先生,MH,JP | 家长代表 | |
徐联安博士,JP | 家长代表 | |
当然委员 | 容宝树先生 |
首席助理秘书长
(专业发展及培训) |
黎锦棠先生 |
首席教育主任
(专业发展及培训) |
|
秘书 |
总专业发展主任
(学校领导及专业发展) |
教育局代表 |
T-标准+联席会议成员名单(2016 年成立)
职位 | 姓名 | 类别 | 召集人 | 侯杰泰教授,BBS,MH,JP | - |
首席顾问 | 黄若娴修女,MH | - |
委员 | 郭婉仪女士 | 校长(幼稚园) |
李梓清女士* | 校长(幼稚园) | |
陈建顺先生 | 校长(小学) | |
张勇邦先生,MH | 校长(小学) | |
周金惠玲女士 | 校长(小学) | |
连文尝先生 | 校长(小学) | |
沈耀光先生 | 校长(小学) | |
薛凤鸣女士 | 校长(小学) | |
邓筱筠女士 | 校长(小学) | |
徐俊祥先生 | 校长(小学) | |
杨永明先生* | 校长(小学) | |
叶介君先生 | 校长(小学) | |
卢伟成先生,MH* | 校长(小学及中学) | |
陈黄丽娟博士,BBS,MH,JP* | 校长(中学) | |
周应泰先生 | 校长(中学) | |
邝望霞女士 | 校长(中学) | |
刘国良先生 | 校长(中学) | |
李白兰女士 | 校长(中学) | |
彭君华先生 | 校长(中学) | |
戴希立先生,BBS,JP | 校长(中学) | |
谭剑虹先生 | 校长(中学) | |
曾永康博士* | 校长(中学) | |
周璜锠先生 | 校长(特殊学校) | |
杨燕欢女士 | 副校长(幼稚园) | |
郑丽娟女士 | 副校长(小学) | |
袁淑华女士 | 副校长(小学) | |
周萝茜女士* | 副校长(中学) | |
刘敏诗女士 | 副校长(中学) | |
朱佩雯女士 | 副校长(特殊学校) | |
赵慧珍女士 | 教师(小学) | |
梁伟杰先生 | 教师(中学) | |
谢小华女士 | 教师(中学) | |
陈绍才先生* | 办学团体代表 | |
陈顺清女士 | 办学团体代表 | |
谢振强先生 | 办学团体代表 | |
黄美美博士,MH,JP | 办学团体代表 | |
黄诗丽女士,MH* | 办学团体代表 | |
吴奇埙先生 | 办学团体代表 | |
杨健忠先生 | 办学团体代表 | |
陈志威博士* | 学者 | |
陈茂钊博士* | 学者 | |
陈如茵博士 | 学者 | |
赵志成教授* | 学者 | |
何彩华博士 | 学者 | |
关艳莲博士 | 学者 | |
关誉纲博士* | 学者 | |
梁湘明教授 | 学者 | |
吴浩明博士* | 学者 | |
钱海燕博士 | 学者 | |
萧宁波教授 | 学者 | |
徐国栋博士 | 学者 | |
叶锦元先生 | 学者 | |
李月莲博士 | 家长代表 | |
汤修齐先生,MH,JP | 家长代表 | |
徐联安博士,JP | 家长代表 | |
香港校长中心代表 | 业界合作伙伴 | |
津贴小学议会代表 | 业界合作伙伴 | |
香港津贴中学议会代表 | 业界合作伙伴 | |
香港特殊学校议会代表 | 业界合作伙伴 | |
香港直接资助学校议会代表 | 业界合作伙伴 | |
香港资助小学校长会代表 | 业界合作伙伴 | |
香港中学校长会代表 | 业界合作伙伴 | |
官立小学校长协会代表 | 业界合作伙伴 | |
政府中学校长协会代表 | 业界合作伙伴 | |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代表 | 业界合作伙伴 | |
当然委员 | 容宝树先生 |
首席助理秘书长
(专业发展及培训) |
黄廖笑容女士
(2016 年 8 月至今) 黎锦棠先生 (2016 年 2 月至 2016 年 7 月) |
首席教育主任
(专业发展及培训) |
|
秘书 | 总专业发展主任(学校领导及专业发展) | 教育局代表 |
* 专家小组(T-标准+联席会议核心小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