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辭
歡迎瀏覽教師及校長專業發展委員會網站。
教師及校長專業發展委員會為諮詢組織,就教師及校長的專業發展的政策及措施,向政府提供意見。
我們相信專業的教學團隊能有效促進學校發展,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我們熱切盼望與所有持份者協力合作,共同為這個意義重大的目標出一分力。
本網站提供關於教師及校長專業發展委員會的工作的最新資料。你也可在這裡找到各項教師專業發展活動的資料,以及其他相關文件和有用連結。歡迎各位就委員會的工作或本網站的內容提出意見和建議,以便我們不斷改進。如有意見和建議,請送交教師及校長專業發展委員會秘書處。
為教學專業團隊訂定專業標準 |
![]() |
以學生為本
T-標準+首重學生的發展和學習需要。翻看 1999 年的教育統籌委員會報告書以至今天的政策文件,自會發現二十一世紀香港教育目標始終如一:通過以學生為本的課程架構,推動全人發展,發展終身學習的能力。有鑑於此,教師專業標準參照和校長專業標準參照均以培養學生三項重要特質為共同目標:
兩套專業標準參照從來不是為建立而建立,而是旨在協助教師和校長通過專業發展,培育今日學生成為明日領袖。
邁向核心能力主導
近年,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均致力重新設計學校課程,務求發展學生的核心能力,協助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應用所學。為配合這個發展方向,T-標準+訂明教師和校長在履行職務時,須展現融合了知識、技能、理解、價值和素質的綜合能力。教學和領導不是一項只需要技能的工作,因此在專業標準參照中,我們以教師和校長所扮演的專業角色來詮釋他們的使命,並以故事或描述表達他們的專業角色在不同階段的成長。
融入核心價值
「教師專業能力理念架構」(2003 年)建基於六個核心價值觀,即(1)堅信學生人人能學;(2)弘揚師德,關愛學生;(3)尊重差異,多元取向;(4)克盡本職,獻身教育;(5)團隊協作,樂於分享;以及(6)持續學習,追求卓越。這六個核心價值觀是「教師專業能力理念架構」(2003 年)的基本前提;換言之,教師必須認同這些基本信念、價值和態度,架構對他們而言才有意義。這六個核心價值觀亦是 T-標準+的基石,但這次則以具體說明來描述。這種做法符合世界各地在界定教師能力標準時,高度重視通過專業實踐體現教育價值觀的趨勢。
同樣地,引領校長持續專業發展的理念架構(2012 年)所涵蓋的各項教育理念,亦以專業實踐的方式融入校長專業標準參照之中。這些理念包括學習導向、勇於創新、終身學習、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服務主導、賦權展能、公正與公平,以及全人發展。
契合本地和國際教育政策和實踐經驗
委員會研究了其他國家的教師能力標準架構,以及世界各地有關教師持續專業發展的政策,期間特別參考了經合組織和歐洲委員會的教育文獻和報告,內容包括相關大型調查的結果,以及最新國際教育趨勢。委員根據香港的情況對研究結果作出深入討論。
與本地教育政策和實踐經驗互相契合,以確保專業標準參照與其他教育範疇的工作保持連貫,同樣重要。在闡述專業角色和期望的時候,我們貫徹1999年提出的香港教育目標的主題──「全人發展,終身學習」,亦仔細參考了《基礎教育課程指引》(2014 年)和《中學教育課程指引》(2017 年)。此外,專業標準參照亦與質素保證、師資培訓、專業發展和課程發展等教育範疇保持一致。
確保專業標準參照可靈活運用以保障專業自主
自 1999 年推行校本管理以來,學校已成為推動革新的基地,期間許多良好的實踐經驗有助促進教育的多元發展和創新,令教育質素得以提升。許多學校以「教師專業能力理念架構」(2003 年)為藍本,自行制訂切合校情和需要的教師專業能力理念架構。特別會議和 T-標準+聯席會議成員贊同繼續以通用準則的形式推行 T-標準+,讓學校自行作出調適。由於教學工作涉及多個層面,而且充滿動力,教師和校長的工作範圍廣泛,往往不可能清楚界定。因此,T-標準+是一套有詮釋空間的期望和目標。T-標準+是提供專業發展使用的參考工具,在充分尊重專業自主的情況下,供教學專業團隊及其合作伙伴靈活使用。
為教學專業團隊訂定專業標準 |
![]() |
教學專業是學習的專業。教學工作的複雜性,促使每位教師都必須是好學敏求的終身學習者,因為他們肩負培育年輕一代的重大責任。
社會對教學專業的質素,包括專業知識、技能、價值觀和態度,有極高的期望。因此,正如其他優良的教育體系,教學專業團隊的專業發展是香港政府一向重視的課題
2003 年,前師訓與師資諮詢委員會(師訓會)推出「教師專業能力理念架構」,詳述教師各階段的專業進程,讓教師識別自己在專業水平上所處位置,也幫助學校探討教師個人或整校層面的專業能量。自推行以來,該架構獲得學界廣泛採納,作為參考及規劃持續專業發展的工具。
學校領導人員方面,政府在 2002 年公布「校長持續專業發展理念架構」,就校長專業發展訂定六個主要領導才能範疇,即(一)策略方向及政策環境;(二)學與教及課程;(三)教師專業成長及發展;(四)員工及資源管理;(五)質素保證及問責;以及(六)對外溝通及聯繫。這六大範疇為擬任、新任和在職校長的整體專業發展及領導培訓課程定下方向。
上述兩個架構顯著地加強了教學專業團隊持續專業發展的意識,加上近年推行的課程改革和教育措施,以及社會的變革等,香港教學專業不斷進步,孕育了專業交流和自我反思的文化,提升了教學人員的專業水平,令他們能夠以新的思維、知識、技能和態度應對當今教育的挑戰。
2013 年 6 月,前師訓會重組為教師及校長專業發展委員會(委員會)。委員會在 2015 年首份進度報告中提出推行一項名為「T-卓越@hk」的大型計劃,涵蓋八個重點項目,以培育充滿幹勁、表現卓越的教學專業團隊為目標。計劃當中的「T-標準+」旨在為教師和校長訂定一套一致的標準,推動教學專業團隊自我反思和專業發展,最終裨益學生的學習和成長。
T-標準+是為教學專業而設,也是與教學專業團隊共同擬訂的。
T-標準+有三個發展階段:
階段 | 開展日期 | 工作重點 |
1 | 2014 年 8 月 | 討論及訂定香港教師專業標準 |
2 | 2016 年 2 月 | 討論及訂定香港校長專業標準 |
3 | 2016 年 12 月 | T-標準+試行計劃及意見收集 |
委員會於 2014 年 8 月成立檢討教師專業能力理念架構特別會議小組(特別會議),由侯傑泰教授出任召集人,以開展 T-標準+的第一及第二階段發展工作。特別會議成員包括教師、學校領導人員、家長、辦學團體代表、師資培訓大學代表等。
特別會議完成 T-標準+首階段草擬工作後,在 2016 年 2 月重組並擴大為T-標準+聯席會議,由侯傑泰教授出任召集人,並由黃若嫻修女出任首席顧問。除跟進制訂教師專業標準參照的工作外,亦督導校長專業標準參照的發展。
T-標準+聯席會議的組成及工作重點:
組成 | 工作重點 | |
專業學習社羣 |
約 55 人
﹝包括教師、學校領導人員、家長、辦學團體代表和師資培訓大學代表﹞ |
從前線角度聚焦討論業界的實踐經驗 |
業界合作伙伴 |
約 10 人
﹝包括教育團體和校長議會的代表﹞ |
從系統層面聚焦討論業界的期望和要求 |
專家小組
(核心小組) |
約 15 名來自專業學習社羣和業界合作伙伴的代表
﹝包括校長、副校長、師資培訓大學代表、辦學團體代表和香港校長中心代表﹞ |
從研究角度聚焦討論基本信念、理論基礎和基本原則 |
在第一和第二階段,特別會議和其後成立的T-標準+聯席會議成員,先檢視香港教育發展狀況及分享彼此對本地教育發展的意見,再提出教學專業團隊未來將要面對的挑戰。委員會亦從廣泛的文獻研究中了解優良教育制度下的教育政策和良好實踐經驗,從而掌握二十一世紀全球教育趨勢。委員會研究了中國上海、澳洲、美國加州、芬蘭、加拿大安大略省、新加坡和英國等地的教師和學校領導人員專業能力標準和架構,以及職前教師和校長培訓課程的主要特點和成效。成員亦通過分享及討論文獻研究結果,檢視國際經驗在香港的應用價值。當專業標準參照的擬稿提出後,成員就內容進行熱烈討論,藉此凝聚共識。
2017 年 2 月至 11 月,12 所學校共超過 500 名教師參與了「香港教師專業標準參照」試行計劃,另有約 40 名校長出席「香港校長專業標準參照」的焦點小組會議。委員會就參與教師、校長及師資培訓大學的意見,對兩份擬稿作出修訂,並於 2018 年 7 月,進一步廣泛收集意見,邀請所有學校填寫電子問卷,公眾人士亦能透過T-標準+網頁給予回饋。結果顯示,教師及校長贊同所提出的專業角色,亦認同這套標準參照可以作為有效的專業發展工具。在T-標準+的發展過程中,擬稿因應不同持分者所提供的回饋,幾經修訂及優化。這實在是教師專業的一個集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