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背景
前师训与师资谘询委员会(师训会)于二零零三年推出通用的「教师专业能力理念架构」,详述教师在不同阶段的专业发展进程。该架构自推行以来,获得学校界别广泛采纳,用作规画持续专业发展的工具。
此外,政府在二零零二年就校长的专业发展订定六个主要领导才能范畴,包括(一)策略方向及政策环境;(二)学与教及课程;(三)教师专业成长及发展;(四)员工及资源管理;(五)质素保证及问责;以及(六)对外沟通及联系。这六大范畴为拟任、新任和在职校长的整体专业发展及领导培训课程定下发展方向。
二零一三年六月,前师训会重组为教师及校长专业发展委员会(委员会)。由于过去十数年,教育界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并经历不少转变,委员会认为正是时候检视、更新和优化「教师专业能力理念架构」与六个主要领导才能范畴。
委员会与多个持份者小组深入讨论后,认为有需要为处于不同专业成长阶段的教学专业团队(包括教师和学校领导人员),订定一套连贯的标准参照。这套专业标准参照称为T-标准+,就师资培训、持续专业发展及学校领导能力发展三方面提供清晰的参考,以期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正面作用。T-标准+的三个发展阶段如下:
阶段 |
开展时间 |
工作重点 |
1 |
2014年8月 |
讨论及订定一套与时并进的香港教师专业标准参照 |
2 |
2016年2月 |
讨论及订定一套与时并进的香港校长专业标准参照 |
3 |
2016年12月 |
试行及优化初拟的T-标准+ |
委员会在二零一四年八月成立检讨教师专业能力理念架构特别会议小组(特别会议),由侯杰泰教授出任召集人,以开展T-标准+的第一阶段发展工作──为教师订定一套与时并进的专业标准参照。特别会议成员包括教师、学校领导人员、家长、办学团体代表、师资培训大学代表等。
![]() |
|
![]() |
![]() |
![]() |
![]() |
特别会议第六次会议(二零一六年二月二十四日)
|
特别会议完成T-标准+首阶段的草拟工作后,于二零一六年二月重组及扩展为T-标准+联席会议,由侯杰泰教授出任召集人,并由黄若娴修女出任首席顾问,以带领T-标准+的第二阶段发展工作,对校长专业标准参照继续进行广泛的讨论。
T-标准+联席会议的组成
T-标准+联席会议的组成及工作重点如下:
组成 |
工作重点 |
|
专业学习社群 |
约55人 [包括教师、学校领导人员、家长、办学团体代表及师资培训大学代表] |
从前线角度聚焦讨论业界实践经验 |
业界合作夥伴 |
约10人 [代表来自校长协会、香港校长中心及教育团体] |
从系统层面聚焦讨论业界的期望和要求 |
专家小组(核心小组) |
约15人,均属专业学习社群及业界合作夥伴两个组别的代表 [包括校长、副校长、师资培训大学代表、办学团体代表及香港校长中心代表] |
从研究角度聚焦讨论基本信念、理论基础及基本原则 |
![]()
T-标准+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 (二零一六年二月二十四日) |
|
![]()
T-标准+联席会议业界合作夥伴第一次会议
(二零一六年二月二十五日) |
![]()
T-标准+联席会议专家小组第一次会议
(二零一六年五月十九日) |
![]()
T-标准+联席会议专家小组第二次会议
(二零一六年七月七日) |
![]()
T-标准+联席会议专家小组第三次会议
(二零一六年九月七日) |
![]() |
|
![]() |
![]() |
T-标准+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二零一六年九月二十八日)
|
通过T-标准+联席会议,委员会让持份者进一步参与相关工作,并从不同角度就发展和落实T-标准+提出建议。
从全球和本地角度检视政策和实践经验
在第一和第二阶段,委员会进行了广泛文献研究,了解优良教育制度下的教育政策,以及良好实践经验,让特别会议和T-标准+联席会议成员掌握二十一世纪全球教育趋势。研究范围以约20个表现优秀的地区(包括中国上海、澳洲、美国加州、芬兰、加拿大安大略省、新加坡及英国)为主,了解当地教师及学校领导人员专业能力标准和架构,以及职前教师和校长培训课程的主要特点和成效。文献研究结果其后于会议上汇报及讨论,让成员检视国际政策和实践经验与香港的相关性和在香港的适用性。
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制订T-标准+
除了探讨各地制度,特别会议和T-标准+联席会议更重新审视教育统筹委员会(教统会)自一九九九年发表的政策文件所提出的二十一世纪教育目标,并参考课程发展议会近年发表的课程文件,确定香港教育继续以「通过以学生为本的课程架构,推动全人发展,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为目标。
科技正以前所未见的步伐跃进,环境瞬息万变,加上全球化的影响不断深化,令国际竞争越发激烈,身处这个年代,如何才能达成上述教改目标?如何通过教育让学生作好准备,迎接这些挑战?特别会议和T-标准+联席会议就这些根本问题进行讨论。成员普遍认为,必须培养学生以下三项特质:达至全人健康、具备成年阶段所需的素养,以及灵活应对未来的转变。展现这些特质的学生将具备自我管理、自我调节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足以应对二十一世纪日益复杂的挑战。
因此,特别会议和T-标准+联席会议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制订T-标准+,涵盖教师和学校领导人员在未来数十年所不可或缺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更着意把T-标准+与有助今日学生 发展成为明日领袖 的三项特质(即达至全人健康、具备成年阶段所需的素养,以及灵活应对未来的转变)连系起来。
T-标准+的开展工作进度良好。特别会议和T-标准+联席会议经过深入讨论及有系统地参考国际政策和本地良好实践经验,认为初拟的T-标准+可体现教师及校长下列环环相扣的角色:
T-标准+下的教师专业角色 |
T-标准+下的校长专业角色 |
关爱学生的育才者
启发学生的共建者
敬业乐群的典范
|
以德润才的躬行者
博学启思的建策者
高瞻远瞩的创建者
|
以下短片有助了解教师及校长在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方面的专业角色:
短片 |
讲者 |
教师专业角色 (简报下载) |
容宝树先生 教师及校长专业发展委员会秘书 |
校长专业角色 |
黄若娴修女 T-标准+联席会议首席顾问 |
曾永康博士 (潮州会馆中学校长) T-标准+联席会议专家小组成员 |
|
卢伟成先生 (播道书院校长) T-标准+联席会议专家小组成员 |
|
杨永明先生 (保良局陈守仁小学校长) T-标准+联席会议专家小组成员 |
上述建议的T-标准+旨在启发教师及学校领导人员反思自己在支援学生学习和成长方面的专业角色。
T-标准+的标志
T-标准+的标志象征教师及学校领导人员为装备学生迎接未来挑战而担当的环环相扣的专业角色。三个教师专业标准参照(即关爱学生的育才者、启发学生的共建者,以及敬业乐群的典范)与三个校长专业标准参照(即以德润才的躬行者、博学启思的建策者,以及高瞻远瞩的创建者)相辅相成,有助学生达至全人健康、建立成年阶段所需的素养,以及灵活应对未来的转变──这些都是学生追求全人发展和终身学习必不可缺的元素。选用代表「无限」(∞)的符号,象征学生或会面对无数挑战与机遇,符号形似中国绳结,可突显香港中西文化荟萃的优势。
T-标准+的标志象征教师及校长
为装备学生迎接未来挑战而担当环环相扣的专业角色
应用
T-标准+是为处于不同专业成长阶段的教学专业团队(包括教师和学校领导人员)订定的一套连贯的标准参照。T-标准+旨在就师资培训、持续专业发展及学校领导能力发展三方面提供清晰的参考,以期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正面作用。
自一九九九年推行校本管理以来,学校已成为推动革新的基地。学校界别总结出许多良好实践经验,有助推动教育的多元、创新和持续发展。在此有利条件下,大部分学校以通用的「教师专业能力理念架构」(二零零三年)为蓝本,自行制订切合校情的教师专业能力理念架构。特别会议成员赞同延续该架构所产生的正面作用。因此,T-标准+会继续以通用准则的模式推出,让学校与办学团体按本身的情况作出调适。
正如二零零三年推出的「教师专业能力理念架构」,拟议中的T-标准+会是规画教师及学校领导人员专业发展的工具,涵盖教师及学校领导人员可在不同专业发展阶段专注发展或追求卓越的范畴。T-标准+旨在协助教学专业团队各成员确定各自所处的专业成长阶段,并据此制订个人持续专业发展计划,以应付当前和长远的专业发展需要。为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教学团队的成员宜各有所长,互相补足。因此,学校和办学团体可参考T-标准+,整体审视教师及学校领导人员的专业能力,以便规画全校的持续专业发展,从而推动学校与时并进,精益求精。换言之,T-标准+可在个人和机构层面支援及协助持续专业发展计划的制定、推行及评估。
作为一套由各持份者广泛参与,共同制订的专业标准,T-标准+将在系统层面,为师资培训大学规画、设计、教授和检讨职前教师培训课程方面,以及为在职教师及学校领导人员持续专业发展方面,提供明确的方向。
未来路向
T-标准+第三个发展阶段的工作于二零一六年年底开展,各项专业标准参照将以「阶段描述」的方式发表。香港教师专业标准参照的「阶段描述」会概述教师在「基本要求」、「力能胜任」和「卓越境界」三个阶段所达到的专业要求,而香港校长专业标准参照的「阶段描述」则概述校长在「新任校长」、「力能胜任」和「卓越境界」三个阶段所具备的领导能力。完成「阶段描述」的草拟工作后,我们会在学校及师资培训大学的支持下开展T-标准+试行计划,再根据本地收集所得的意见和实证进一步优化这些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