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背景
前師訓與師資諮詢委員會(師訓會)於二零零三年推出通用的「教師專業能力理念架構」,詳述教師在不同階段的專業發展進程。該架構自推行以來,獲得學校界別廣泛採納,用作規畫持續專業發展的工具。
此外,政府在二零零二年就校長的專業發展訂定六個主要領導才能範疇,包括(一)策略方向及政策環境;(二)學與教及課程;(三)教師專業成長及發展;(四)員工及資源管理;(五)質素保證及問責;以及(六)對外溝通及聯繫。這六大範疇為擬任、新任和在職校長的整體專業發展及領導培訓課程定下發展方向。
二零一三年六月,前師訓會重組為教師及校長專業發展委員會(委員會)。由於過去十數年,教育界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並經歷不少轉變,委員會認為正是時候檢視、更新和優化「教師專業能力理念架構」與六個主要領導才能範疇。
委員會與多個持份者小組深入討論後,認為有需要為處於不同專業成長階段的教學專業團隊(包括教師和學校領導人員),訂定一套連貫的標準參照。這套專業標準參照稱為T-標準+,就師資培訓、持續專業發展及學校領導能力發展三方面提供清晰的參考,以期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產生正面作用。T-標準+的三個發展階段如下:
階段 |
開展時間 |
工作重點 |
1 |
2014年8月 |
討論及訂定一套與時並進的香港教師專業標準參照 |
2 |
2016年2月 |
討論及訂定一套與時並進的香港校長專業標準參照 |
3 |
2016年12月 |
試行及優化初擬的T-標準+ |
委員會在二零一四年八月成立檢討教師專業能力理念架構特別會議小組(特別會議),由侯傑泰教授出任召集人,以開展T-標準+的第一階段發展工作──為教師訂定一套與時並進的專業標準參照。特別會議成員包括教師、學校領導人員、家長、辦學團體代表、師資培訓大學代表等。
![]() |
|
![]() |
![]() |
![]() |
![]() |
特別會議第六次會議(二零一六年二月二十四日)
|
特別會議完成T-標準+首階段的草擬工作後,於二零一六年二月重組及擴展為T-標準+聯席會議,由侯傑泰教授出任召集人,並由黃若嫻修女出任首席顧問,以帶領T-標準+的第二階段發展工作,對校長專業標準參照繼續進行廣泛的討論。
T-標準+聯席會議的組成
T-標準+聯席會議的組成及工作重點如下:
組成 |
工作重點 |
|
專業學習社群 |
約55人 [包括教師、學校領導人員、家長、辦學團體代表及師資培訓大學代表] |
從前線角度聚焦討論業界實踐經驗 |
業界合作夥伴 |
約10人 [代表來自校長協會、香港校長中心及教育團體] |
從系統層面聚焦討論業界的期望和要求 |
專家小組(核心小組) |
約15人,均屬專業學習社群及業界合作夥伴兩個組別的代表 [包括校長、副校長、師資培訓大學代表、辦學團體代表及香港校長中心代表] |
從研究角度聚焦討論基本信念、理論基礎及基本原則 |
![]()
T-標準+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 (二零一六年二月二十四日) |
|
![]()
T-標準+聯席會議業界合作夥伴第一次會議
(二零一六年二月二十五日) |
![]()
T-標準+聯席會議專家小組第一次會議
(二零一六年五月十九日) |
![]()
T-標準+聯席會議專家小組第二次會議
(二零一六年七月七日) |
![]()
T-標準+聯席會議專家小組第三次會議
(二零一六年九月七日) |
![]() |
|
![]() |
![]() |
T-標準+聯席會議第二次會議(二零一六年九月二十八日)
|
通過T-標準+聯席會議,委員會讓持份者進一步參與相關工作,並從不同角度就發展和落實T-標準+提出建議。
從全球和本地角度檢視政策和實踐經驗
在第一和第二階段,委員會進行了廣泛文獻研究,了解優良教育制度下的教育政策,以及良好實踐經驗,讓特別會議和T-標準+聯席會議成員掌握二十一世紀全球教育趨勢。研究範圍以約20個表現優秀的地區(包括中國上海、澳洲、美國加州、芬蘭、加拿大安大略省、新加坡及英國)為主,了解當地教師及學校領導人員專業能力標準和架構,以及職前教師和校長培訓課程的主要特點和成效。文獻研究結果其後於會議上匯報及討論,讓成員檢視國際政策和實踐經驗與香港的相關性和在香港的適用性。
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制訂T-標準+
除了探討各地制度,特別會議和T-標準+聯席會議更重新審視教育統籌委員會(教統會)自一九九九年發表的政策文件所提出的二十一世紀教育目標,並參考課程發展議會近年發表的課程文件,確定香港教育繼續以「通過以學生為本的課程架構,推動全人發展,發展終身學習的能力」為目標。
科技正以前所未見的步伐躍進,環境瞬息萬變,加上全球化的影響不斷深化,令國際競爭越發激烈,身處這個年代,如何才能達成上述教改目標?如何通過教育讓學生作好準備,迎接這些挑戰?特別會議和T-標準+聯席會議就這些根本問題進行討論。成員普遍認為,必須培養學生以下三項特質:達至全人健康、具備成年階段所需的素養,以及靈活應對未來的轉變。展現這些特質的學生將具備自我管理、自我調節和終身學習的能力,足以應對二十一世紀日益複雜的挑戰。
因此,特別會議和T-標準+聯席會議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制訂T-標準+,涵蓋教師和學校領導人員在未來數十年所不可或缺的知識、技能和態度,更着意把T-標準+與有助今日學生 發展成為明日領袖 的三項特質(即達至全人健康、具備成年階段所需的素養,以及靈活應對未來的轉變)連繫起來。
T-標準+的開展工作進度良好。特別會議和T-標準+聯席會議經過深入討論及有系統地參考國際政策和本地良好實踐經驗,認為初擬的T-標準+可體現教師及校長下列環環相扣的角色:
T-標準+下的教師專業角色 |
T-標準+下的校長專業角色 |
關愛學生的育才者
啟發學生的共建者
敬業樂群的典範
|
以德潤才的躬行者
博學啟思的建策者
高瞻遠矚的創建者
|
以下短片有助了解教師及校長在促進學生學習和成長方面的專業角色:
短片 |
講者 |
教師專業角色 (簡報下載) |
容寶樹先生 教師及校長專業發展委員會秘書 |
校長專業角色 |
黃若嫻修女 T-標準+聯席會議首席顧問 |
曾永康博士 (潮州會館中學校長) T-標準+聯席會議專家小組成員 |
|
盧偉成先生 (播道書院校長) T-標準+聯席會議專家小組成員 |
|
楊永明先生 (保良局陳守仁小學校長) T-標準+聯席會議專家小組成員 |
上述建議的T-標準+旨在啟發教師及學校領導人員反思自己在支援學生學習和成長方面的專業角色。
T-標準+的標誌
T-標準+的標誌象徵教師及學校領導人員為裝備學生迎接未來挑戰而擔當的環環相扣的專業角色。三個教師專業標準參照(即關愛學生的育才者、啟發學生的共建者,以及敬業樂群的典範)與三個校長專業標準參照(即以德潤才的躬行者、博學啟思的建策者,以及高瞻遠矚的創建者)相輔相成,有助學生達至全人健康、建立成年階段所需的素養,以及靈活應對未來的轉變──這些都是學生追求全人發展和終身學習必不可缺的元素。選用代表「無限」(∞)的符號,象徵學生或會面對無數挑戰與機遇,符號形似中國繩結,可突顯香港中西文化薈萃的優勢。
T-標準+的標誌象徵教師及校長
為裝備學生迎接未來挑戰而擔當環環相扣的專業角色
應用
T-標準+是為處於不同專業成長階段的教學專業團隊(包括教師和學校領導人員)訂定的一套連貫的標準參照。T-標準+旨在就師資培訓、持續專業發展及學校領導能力發展三方面提供清晰的參考,以期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產生正面作用。
自一九九九年推行校本管理以來,學校已成為推動革新的基地。學校界別總結出許多良好實踐經驗,有助推動教育的多元、創新和持續發展。在此有利條件下,大部分學校以通用的「教師專業能力理念架構」(二零零三年)為藍本,自行制訂切合校情的教師專業能力理念架構。特別會議成員贊同延續該架構所產生的正面作用。因此,T-標準+會繼續以通用準則的模式推出,讓學校與辦學團體按本身的情況作出調適。
正如二零零三年推出的「教師專業能力理念架構」,擬議中的T-標準+會是規畫教師及學校領導人員專業發展的工具,涵蓋教師及學校領導人員可在不同專業發展階段專注發展或追求卓越的範疇。T-標準+旨在協助教學專業團隊各成員確定各自所處的專業成長階段,並據此制訂個人持續專業發展計畫,以應付當前和長遠的專業發展需要。為更有利於學生學習和成長,教學團隊的成員宜各有所長,互相補足。因此,學校和辦學團體可參考T-標準+,整體審視教師及學校領導人員的專業能力,以便規畫全校的持續專業發展,從而推動學校與時並進,精益求精。換言之,T-標準+可在個人和機構層面支援及協助持續專業發展計畫的制定、推行及評估。
作為一套由各持份者廣泛參與,共同制訂的專業標準,T-標準+將在系統層面,為師資培訓大學規畫、設計、教授和檢討職前教師培訓課程方面,以及為在職教師及學校領導人員持續專業發展方面,提供明確的方向。
未來路向
T-標準+第三個發展階段的工作於二零一六年年底開展,各項專業標準參照將以「階段描述」的方式發表。香港教師專業標準參照的「階段描述」會概述教師在「基本要求」、「力能勝任」和「卓越境界」三個階段所達到的專業要求,而香港校長專業標準參照的「階段描述」則概述校長在「新任校長」、「力能勝任」和「卓越境界」三個階段所具備的領導能力。完成「階段描述」的草擬工作後,我們會在學校及師資培訓大學的支持下開展T-標準+試行計畫,再根據本地收集所得的意見和實證進一步優化這些標準。